利用被丟棄的玉米苞葉和秸稈制造出不像礦物燃料那樣污染環境的便宜氫燃料。
外媒稱,美國科學家表示,他們找到了辦法,利用被丟棄的玉米苞葉和秸稈制造出不像礦物燃料那樣污染環境的便宜氫燃料。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發表的報告稱,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研究小組取得的成果省錢省時間,生產出來的零排放燃料能加快向氫動力汽車的發展。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生物系統工程系教授張以恒說:“我們展示了邁向氫經濟的最重要一步,那就是用本地生物質資源生產價廉物美的綠色氫。”這一研究的負責人是張以恒以前在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博士生喬·羅林,他們兩人聯合創辦了無細胞生物創新公司。
報告稱,此次研究借鑒了以前使用木糖的研究。木糖是最豐富的植物單糖。
其他氫燃料生產方法依靠經過深加工的糖,但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用的是被稱作臟生物質的玉米苞葉和秸稈,以降低成本并使這種燃料更易于在本地生產。
羅林發現,將玉米苞葉和秸稈分解為氫和二氧化碳可以同時利用葡萄糖和木糖,而不是分別利用。
這一發現意味著氫的釋出速度可以加快,同時,生產氫所需要的廠區面積可以縮減到相當于一個加油站的規模。
羅林指出:“我們認為這一令人振奮的技術有望使氫燃料汽車得以在全世界普及并取代礦物燃料。”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4月6日報道,科學家已大幅提高了利用植物廢料制取潔凈的氫燃料的效率,這一突破有朝一日會導致加油站被路邊為汽車補充燃料的“生物反應堆”網絡所取代。
殼牌石油公司資助的一項研究顯示,有可能把玉米廢料——包括玉米地收獲后留下的玉米秸稈和苞葉——中所存儲的糖分全部轉化為氫氣,同時不增加排放到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總量。
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教授張以恒稱,研究人員通過把原始的農業廢料與一種含有10種酶的水性溶液混合在一起,使制取工藝得到了最優化。這種溶液可把植物中所含的木糖和葡萄糖轉化為氫氣和二氧化碳。
以前的工藝利用發酵微生物或工業催化劑,只能把植物中的30%至60%糖分轉化為氫。不過張以恒表示,最新的技術把100%的植物糖分都轉化成了氫。他說:“用這一工藝制取出的產物全部是氣體,因此它們可以容易地與生物質基質分離并加以收集。在整個流程中,這一工藝的碳值是恒定的。而且我們使反應速率提高了16倍,使其具備了經濟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