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證券投資的蘭州黃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000929.SZ,以下簡稱“蘭州黃河”),在2016年感受到了股市的寒冷。
1月13日,蘭州黃河發布2016年度業績預告稱,公司2016年度預計凈利虧損2400萬元~3000萬元。原因是“證券投資出現較大持有損失”以及“公司啤酒麥芽的產銷量出現下滑”。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蘭州黃河從2011年開始進行證券投資,在2013年、2014年獲得較大收益。其中,蘭州黃河在2014年的六成利潤皆來自證券投資收益。與此同時,蘭州黃河的營業收入卻連續多年出現下滑。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上市公司過多依賴證券投資獲得收益,極有可能引發更多資金“脫實入虛”,對公司長久的發展極為不利。啤酒行業專家方剛認為,從行業格局上來看,國內啤酒市場被啤酒巨頭把控,市場格局基本已經固定。蘭州黃河作為區域啤酒品牌,寄希望于通過主業實現業績突圍困難較大。
成也炒股 敗也炒股
蘭州黃河在公告中提到,“2016年以來國內證券市場持續低迷使報告期內公司證券投資出現較大持有損失。”
其實,蘭州黃河的證券投資可以追溯到2011年。經歷最初的小幅度虧損,蘭州黃河在2013年、2014年迎來了收獲期。期間,證券投資收益一度成為蘭州黃河凈利潤的主要來源。在2014年,蘭州黃河營業收入為7.96億元,同比下滑10.36%。然而凈利潤卻達到7790.23萬元,同比增長207.23%。這源自蘭州黃河在該報告期內的證券投資收益。
根據財報顯示,該公司持有中國北車、招商銀行(18.590, 0.07, 0.38%)、華泰證券(18.450,0.28, 1.54%)等10多家上市公司股票,在該報告期內投資收益高達4691.6萬元,占該年凈利潤的60.23%。
與此同時,證券投資收益成了蘭州黃河業績表現的晴雨表。根據蘭州黃河財報顯示,該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5.57億元,同比下滑0.67%,凈利潤為-1913.56萬元,同比下滑123.98%。該公司持有中興通訊(14.980, 0.12, 0.81%)、廣匯能源(4.390, 0.03, 0.69%)、新華傳媒(8.340, 0.14, 1.71%)等7家上市公司股票,最初投資成本為2.84億元,報告期損益-4471.90萬元。
宋清輝表示,上市公司作為實體經濟的代表,不具有專業投資機構的經驗以及相關的投資能力,如果長期專注于證券投資,對主業發展會帶來消極影響。在他看來,很多上市公司在證券投資與主業之間的關系很難平衡,也是影響股市健康穩定運行的主因之一。
記者了解到,蘭州黃河證券投資主體是蘭州黃河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和蘭州黃河高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兩者均為蘭州黃河控股子公司。
蘭州黃河董秘魏福新表示,上述子公司只是利用暫時閑置的自有資金從事短期證券投資業務,與本公司主營業務無任何關聯關系,不會對公司主業造成任何影響。相反,在股市行情轉好時會為公司合并報表帶來額外利潤。
其實,上市公司“炒股”一直都是資本市場備受爭論的話題。一方面是對上市公司“不務正業”的擔憂,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為了提升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利用資本反哺實業的美好愿景。然而,據同花順(69.550, 0.94, 1.37%)iFinD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在披露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上市公司中,有超過83%的上市公司在上半年取得了負收益。
宋清輝告訴記者,上市公司如果過于依賴炒股獲取收益,有的甚至偏離主業把炒股作為主打產業,可能會引導更多的資金“脫實入虛”,對公司的發展極為不利。
魏福新強調,證券投資絕不是蘭州黃河的長期發展戰略,只是子公司的一種短期投資行為,就這兩家子公司而言,一旦發現合適的投資方向,證券投資即會停止。不過,他也提到,“目前所持有的股票不存在必須處理的風險。”
主業持續下滑 難言復蘇
蘭州黃河是我國第二家以啤酒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在西北地區知名度較高,業內曾稱之為“西北啤酒王”。不過,受到我國啤酒行業周期性調整,蘭州黃河的主業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蘭州黃河2016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蘭州黃河實現營業收入3.55億元,同比下滑10.82%。公司主營業務出現下滑,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未完成計劃,啤酒業務實現銷量同比下降12.7%,收入同比下降12.31%。
魏福新也坦承,在2016年,蘭州黃河的啤酒業務在銷量、營業收入以及利潤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國內經濟仍未走出低谷、大眾消費持續低迷、行業周期性調整、同業競爭愈加激烈等因素綜合影響。”
另據記者查閱蘭州黃河歷年財報發現,該公司在2013年、2014年、2015年的營收業績分別為8.88億元、7.96億元、7.02億元,呈現逐年下滑狀態。
方剛表示,受進口啤酒的沖擊以及國內啤酒轉型升級的影響,我國部分區域性啤酒品牌的生存處境愈發艱難。區域性品牌自身沒有資本優勢和品牌優勢,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并且,我國啤酒行業集中程度特別高,華潤雪花、青島啤酒(30.290, 0.62, 2.09%)、百威英博等五大啤酒巨頭占據了我國啤酒市場80%的份額。伴隨著行業巨頭的市場份額擠壓,蘭州黃河在當地的優勢基本不復存在。
“蘭州黃河自身產能體量很小,能夠覆蓋的區域十分有限,再加上近些年熱衷于炒股,主業沒有得到充分的鞏固,要想實現崛起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方剛認為。
蘭州黃河面臨的問題還不只這些。日前,該公司控股股東楊世江卷入違規減持風波當中,被深交所公開譴責。同時,在2016年,該公司曾經試圖賣殼重組,最終以失敗告終。
2017年1月5日,深交所下發對楊世江違規減持給予譴責處分的公告。公告稱,2016年10月11日,蘭州黃河實際控制人楊世江,通過其控制的甘肅新盛工貿有限公司、蘭州富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增持公司股票并承諾在增持后的六個月內不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2016年11月10日,楊世江通過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賣出公司股票5234股。
宋清輝表示,公司控股股東出現減持違規,對于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股價等表現影響深遠。它不但意味著其不看好公司的未來發展,還會傳遞出公司經營管理混亂之感,影響上市公司自身的品牌形象。
另外,蘭州黃河曾在2016年2月拋出一份重組預案,二股東昱成投資旗下房地產投資公司鑫遠集團擬借殼上市。不過,重組方案披露不久之后便受到深交所問詢,并最終遭到中小股東否決。
魏福新向記者強調,蘭州黃河當下及未來的發展戰略仍是以啤酒、麥芽為主業,在追求不斷做強做大的同時,尋求機遇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方剛表示,我國啤酒行業的市場劃分大局基本上已經確定,區域性品牌生存空間正在遭遇多重擠壓。蘭州黃河如果能夠著力發展一批具有特色,且有消費基礎的產品,或許能夠幫助它實現主業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