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及旗下 25 款應用下架后,沉寂已久的網約車市場悄然升溫,新玩家“趁虛而入”,老玩家群起攻之,抓緊搶占這一市場窗口期。
7 月 12 日,高德打車宣布推出“暑期免傭季”活動,7 月至 9 月將采用多種形式的免傭幫助司機增加收入。與此同時,已于 2019 年下架的美團打車,也于近日在多個安卓應用商店重新上線,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廈門、杭州等 100 多個城市開通服務。
消費端,各大打車平臺紛紛加大優惠力度。在抖音、朋友圈等渠道,高德打車近期展開“拉新”活動,向乘客推出了 100 元打車券限時領取優惠活動。而在廣州地區,如祺出行也推出大幅度的優惠活動,新人補貼最高達 150 元。
趁著滴滴整改期,網約車平臺開啟“搶人、補貼”大戰,行業格局會生變嗎?滴滴還能穩坐頭把交椅嗎?
補貼、搶人模式開啟,網約車市場硝煙再起
美團打車重新上線、高德出行推出“免傭”活動,時機甚為微妙。
7 月 2 日,網信辦對滴滴出行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審查期間要求停止滴滴的新用戶注冊;4 日,網信辦要求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7 月 9 日,網信辦再次發布通知,要求下架“滴滴企業版”等 25 款 App。受此影響,滴滴股價遇挫,市值七日之內蒸發 1400 億元。
市場上不少聲音認為,美團打車、高德此番是趁滴滴無法獲取新新戶之際搶占市場。自滴滴進入整改以來,幾乎所有網約車平臺都發起進攻之勢,巨額補貼、拉新活動已然在市場上展開。
“市場留給我們的窗口期只有 40 天。”一名署名為“T3 出行員工”的網友在網絡上貼出一條 T3 網約車的內部消息。該消息顯示: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經昨夜公司經管層緊急會議決定,T3 出行調整開城計劃,本月要連開 15 城,日均單量突破百萬,即日起全員開啟戰斗模式。信息還稱,T3 出行員工已率先實行 007 模式,全月無休加入戰斗。
對此,鳳凰網科技向 T3 方面求證,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T3 出行是由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三大央企聯合蘇寧、騰訊、阿里等企業在南京共同成立的公司。目前,T3 出行已覆蓋南京、重慶、武漢、廣州等 20 多個城市。
面對市場機遇,T3 來勢洶洶,在企業出行板塊推出了“限時 50% 充返”活動,預付金額就能享受 50% 贈送的優惠活動,其中包含 20% 可用余額和 30% 券包。
除了 T3,高德出行也加入企業打車板塊爭奪中,于近期推出了新企業限時入住活動,首充最高返 2.2 萬元活動,補貼幅度極大。
而在乘客端,各大平臺紛紛加大補貼力度,吸引用戶。其中,高德出行、美團出行、曹操出行拉新活動最為明顯,如祺出行、T3 活動力度更大。
在抖音、朋友圈等社交渠道,高德平臺以“好友助力加百元優惠套餐”等形式,針對不同車型展開拉新活動;曹操出行則以大額減免補貼,吸引新用戶注冊,如邀請 2 位新人注冊成單,最高可提現 60 元。而如祺、T3 選擇了向用戶發送百元優惠券、禮品卡等手段來擴張市場。
多位乘客反映道,近段時間確實享受不少優惠。“我從大望路地鐵站打車去八里莊北里小區,以前用滴滴打車要 35 元左右,現在其他平臺可能就 21 元左右,有些平臺優惠更大,最多能便宜 16 元。”一位在北京大望路上班的用戶向鳳凰網科技表示。
除了補貼用戶,各出行平臺還趁機招募司機。美團打車發起“千元大獎每日享”的招募活動,以流水 + 20%、高峰沖單獎最高 1180 元”的優惠活動吸引司機。而其他家平臺也不甘示弱,高德出行推出了夏季免傭季活動,已有 100 家平臺參與。
“7 月 6 日,曹操出行打電話邀請我加入,傭金補貼是 1.3 倍;7 月 7 日又打電話跟我說,把補貼提升至 1.4 倍”。有滴滴司機表示稱,近日曹操出行多次邀請他入駐平臺,并不斷上調補貼金。
滴滴地位不保?專家稱要看整改時間
頭部企業滴滴進入整改期,各大平臺趁機搶占市場,網約車行業會變天嗎?
“若滴滴下架時間超過一個月,那它的頭部地位有可能被撼動。”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向鳳凰網科技表示,網約車出行是剛需,滴滴下架,新用戶不能注冊,肯定會轉向其他平臺。另外,網約車用戶忠誠度低,其他平臺優惠多,自然會被吸引過去。時間一長,市場格局就會生變。
一些用戶向鳳凰網科技表示,已經卸載滴滴軟件。
但也有市場人士表示稱,國內網約車行業,滴滴獨占 90% 以上。剩下的一眾小規模網約車平臺,在流量見頂和市場基本飽和的情況下,很難在市場份額上作出突破。
目前,在國內網約車領域,滴滴處于絕對的頭部地位。據交通運輸部發布數據,2020 年 10 月,共有滴滴出行、曹操專車、T3 出行、美團打車等 8 個平臺月訂單總量超過 100 萬,總訂單量達到了 6.24 億單。其中,滴滴出行月訂單量為 5.62 億,旗下平臺花小豬出行月訂單量 320 萬,兩者訂單量合計占總訂單量的 90.58%。
隨著滴滴發生“變故”,各大打車服務廠商正加緊布局,但它們面臨的挑戰其實也不小。對于網約車平臺而言,通過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提升市場占有率和盈利水平,是它們突破的方向。但與此同時,是否有足夠的資本儲備,良好的運營管理能力也是巨大考驗。
實際上,即便是上線六年的首汽約車,也面臨著規?;瘮U張的難題。于 2015 年上線的首汽約車,主打自營模式,雖在前期積累了良好的用戶口碑,但也導致其增長緩慢、成本高企。2018 引入加盟模式后,服務質量又成了新問題。
此外,合規性問題依然擺在各大網約車平臺面前,重新上線的美團打車就面臨這一挑戰。7 月 10 日,交通運輸部發布消息稱,訂單量超過 30 萬單的網約車平臺中,按訂單合規率從高到低排列分別為:如祺出行、享道出行、T3 出行、神州專車、陽光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約車、幫邦行、滴滴出行、萬順叫車、美團打車、花小豬出行、方舟行??梢钥闯?,美團打車的訂單合規率已排名靠后。
今年 3 月,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召開 2021 年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要求,統籌好各種監管手段,督促企業加快整改,加快網約車合規發展。此后,各地都加大對于不合規網約車的打擊力度。
對于想要趁勢而起的各大網約車平臺而言,嚴監管之下,合規意味對車輛、司機進行更嚴格的篩選,需要更多成本投入和管理提升。如何在成本管控和服務提升方面取得平衡,借機擴大市場也是發力重點。
不可否認的是,國內出行市場巨大,這其中蘊含巨大機會,這也是各大網約車平臺還在奮起直追的原因。但短時間內行業依然頭懸監管利劍,各大平臺雖猛烈進擊,也不會陡然改變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