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使用者對“存儲器”這個名詞可是一點都不陌生,百思特網因為所有的電子產品都必須用到存儲器,且通常用到不只一種存儲器。不過對于存儲器種類、規格與形式,很多人容易搞混。比如,常常提到的DRAM,還有SRAM、SDRAM、DDR 3、DDR 4、NOR Flash … 這些又是什么?存儲器的種類很多,按其用途可分為主百思特網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主存儲器又稱內存儲器,外儲存器是指除計算機內存及CPU緩存以外的儲存器,此類儲存器一般斷電后仍然能保存數據。常見的外存儲器有硬盤、軟盤、光盤、U盤等。百思特網不熟悉PC知識的朋友常常在選購設備時問,硬盤和內存到底有什么差別?我硬盤容量明明有 1TB,但PC還是跑得很慢哎?硬盤和內存的差異,在于把電源關掉后、空間中儲存的數據還會不會留著。就算關掉電源,硬盤的數據也不會消失。當我們要運算數據時,如果 CPU 要直接從硬盤里面抓數據,時間會太久。所以”內存”會作為中間橋梁,先到硬盤里面復制一份進來、再讓 CPU 直接到內存中拿數據做運算。這樣會 比直接去硬盤抓數據,快約數百萬倍。所以簡單來說,計算機在運作就像是辦公一樣,喝飲料、看書本、聽音響… 想一次使用越多東西、桌面(內存)就要越大。但其他一時間沒有要用到的東西,都會放在抽屜(硬盤)里面。所以硬盤就算再大,你一次想執行很多任務,還是得要看內存大小。
CPU 里面也有一個儲存空間,叫做 Register。要運算時、CPU 會從內存中把數據載入Register、再讓Register中存的數字做運算,運算完再將結果存回內存中。畢竟 CPU 和內存終究還是兩片不同的芯片,沒有在同一片芯片里直接抓數據快。
還有一個概念是 Cache,這是CPU 和內存之間的中間橋梁。